欢迎访问爱诗意网!
欢迎访问爱诗意网!
安定思公主(654年一654年),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长女。公主早夭,麟德元年(664年)追封安定公主,谥号思,其卤簿鼓吹及供葬所须,等同亲王的等级,于德业寺迁于崇敬寺。
上官仪(608年-665年),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县)人,唐朝宰相、诗人。上官仪早年曾出家为僧,后以进士及第,历任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起居郎、秘书少监、太子中舍人。他是初唐著名御用文人,常为皇帝起草诏书,并开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龙朔二年(662年),上官仪拜相,授为西台侍郎、同东西台
魏国夫人贺兰氏(?-666年9月),名不详(一说敏月实乃杜撰)。父贺兰越石,母韩国夫人武顺,兄贺兰敏之。贺兰氏是武则天外甥女,唐高宗李治的情人。唐高宗朝,其母韩国夫人可以自由的出入宫廷,而女儿也是姿色艳美,唐高宗对母女二人皆宠之。韩国夫人卒,贺兰氏被封为魏国夫人,唐高宗封禅泰山后,魏国夫人被姨母武则
贺兰敏之(642-671),字常住,鲜卑后裔,唐代河南洛阳人。贺兰安石(史书记为越石,敏之墓志则记为安石,今从墓志改)与韩国夫人(武则天的姐姐)武顺的儿子,贺兰敏月的哥哥,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被武则天所杀。父亲为贺兰安石,袭山县开国男,赠卫尉卿、户部尚书、驸马都尉、韩国公,安石的驸马追赠,可能来自
唐章怀太子李贤(655年1月-684年3月),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第二子,系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三位太子,后遭废杀。著有《君臣相起发事》、《春宫要录》、《修身要览》等书,今已佚失。永徽五年十二月(655年1月),李贤出生于父母祭拜昭陵途中,不久封王,自幼得到良好教育,“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
李素节(648年-690年),唐高宗李治第四子,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异母兄,母萧淑妃,唐朝宗室。李素节聪明好学,深得其父唐高宗宠爱,初封雍王,官拜雍州牧。后任岐州刺史,改封郇王。其母萧淑妃遭武则天杀害后,李素节被贬任申州刺史。乾封初年(666年),唐高宗下令,以李素节长年患病为由,不再召唤他进京朝
明崇俨,洛州偃师人,唐高宗时期的政治人物,其祖先是平原士族,世代在南朝为官,南朝梁国子祭酒明山宾五世孙。父亲明恪,豫州刺史。其人容貌俊秀,风姿神异,出身士族,却精通巫术、相术和医术。年少时,父明恪任安喜县令,县吏有个会召鬼神法术的,明崇俨学会了他的法术。入仕途后,最初担任县丞一职,唐高宗时代,皇帝总
李君羡(593年-648年8月7日),唐朝将领,洺州武安(今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武安县)人。初为瓦岗寨李密下属,后成为王世充的骠骑。因厌恶王世充的为人,率领其部属归附李渊,授其轻车都尉。李世民以其为左右,跟随李世民破宋金刚于介休,从讨王世充,为马军副总管。又随军破窦建德、刘黑闼,唐太宗李世民即位,
杨贤妃(?-840年2月12日),是唐文宗最宠爱的妃子,本名失传。她介入唐文宗的立储纷争,最终招来杀身之祸。身世——《唐书》和《新唐书》的后妃传记中都没有杨贤妃的传。唐武宗称宰相杨嗣复曾写信给杨贤妃,希望她成为摄政皇太后,并在信中称她为姑母。如武宗所言属实,那么她就是杨嗣复的祖父县官杨太清的女儿,唐
萧淑妃(?-655年11月27日),唐高宗李治的妃嫔,南朝士族兰陵萧氏望族,齐梁皇室后裔,生许王李素节、义阳公主、高安公主。高宗李治为太子时,萧氏为良娣。唐高宗登基之后,晋为淑妃,宠冠后宫。后在与武则天的宫廷斗争中失败,被废为庶人,关押在暗室,被武则天砍去手足,浸泡在酒缸中,最终被折磨而死。
江采萍(公元710年-公元756年),号梅妃,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唐玄宗宠妃之一。在今莆田亦称江东妃(兴化平话:Gang-dang-hi)。帝王后妃八大才女之一。江采萍自幼陪颖,父亲极赏识,自小就教她读书识字、吟诵诗文。九岁时,就能背诵《诗经》中记载周文王后妃事迹的《周南》和《召南》两部分诗。
韦妃(8世纪-757年),京兆万年人,属京兆韦氏彭城公房,父韦元珪。唐肃宗为太子时的太子妃,后离婚。韦氏生兖王李僴(xiàn)、绛王李佺(quán)、永和公主、永穆公主。唐肃宗为忠王时(727年—738年),韦氏为妾室,封号孺人。开元十八年(730年),忠王的一位妾室吴氏去世,韦氏抚养了她三岁的幼女
岑长倩(?-691),荆州人,唐朝宰相,中书令岑文本之侄。早年曾任兵部侍郎。永淳元年(682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朝政。后迁为内史。天授元年(690年),拜文昌右相,封邓国公,权势仅在武承嗣之下。天授二年(691年),加特进、辅国大将军。因不同意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得罪了武氏,被罢相,出任武威
皮日休(约838约883),晚唐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
戎昱(rong yu)(744年~800年),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
十八罗汉的第十七位,即是「迦叶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据《法住记》说,以上十六位罗汉是佛陀的十六位大弟子,佛命他们常驻人间普渡众生。另一说法是第十七位罗汉是《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尊者」。
看门罗汉又称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释迦牟尼亲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缘,常常用拳头叫屋内的人出来布施。有一次因人家的房子腐朽,他不慎把它打烂,结果要道歉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