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诗意网!
欢迎访问爱诗意网!
司马腾(?-307年),字元迈,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次子,东海孝献王司马越之弟,西晋宗室、诸侯王。司马腾初封东嬴公,官拜冗从仆射。后历任南阳、魏郡太守,在任十分称职。后入朝任宗正、太常;出朝任持节、宁北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并州刺史等。永兴元
谯敬王司马恬(?-390年2月26日),字元瑜,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之弟中郎司马进玄孙,谯刚王司马逊曾孙,谯愍王司马承之孙,谯烈王司马无忌之子,晋朝宗室、将领。官至镇北将军、兖青二州刺史,袭封谯王爵位。有四子:司马尚之、司马恢之、司马允之、司马休之。
司马无忌(?-350年),字公寿,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之弟曹魏中郎司马进曾孙,谯刚王司马逊之孙,谯愍王司马承之子,晋朝宗室。曾参与平灭成汉的战争。
司马晞(316年-381年),字道叔,晋元帝司马睿第四子,晋明帝司马绍异母弟、晋简文帝司马昱异母兄,母王才人,东晋宗室、大臣。司马晞起初过继给堂伯叔父武陵王司马喆为嗣子,318年袭封武陵王,官至太宰。371年,因受大司马桓温忌恨而被废黜官职,流放新安郡。381年,司马晞在流放地去世,时年六十六岁。司
司马虓(268年—306年),字武会,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范阳康王司马绥之子,晋武帝司马炎族弟,西晋宗室,诸侯王。司马虓少时好学,喜欢研究经典,初因宗室子弟的缘故,而任散骑常侍。咸宁五年(279年),其父司马绥去世,司马虓袭封范阳王爵位。历任尚书、安南将军等
司马晏(281年-311年),字平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三子,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的异母兄弟,晋愍帝司马邺的父亲。母李夫人,西晋宗室,晋怀帝时期重臣。太康十年(289年),受封吴王。历任射声校尉、后军将军。永康元年(300年),因同母兄淮南王司马允讨伐赵王司马伦被杀事件牵连,贬为宾徒县王。后改
司马繇(?-304年),字思玄,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之孙,琅琊武王司马伷第三子,晋元帝司马睿的叔父,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的外孙,西晋宗室、藩王,受封东安王。初封东安公,诛杀杨骏时,因带兵屯云龙门有功。拜右卫将军,兼射声校尉,并进爵为王。后历任侍中、典军大将军等要职,在诛杀杨骏一党时
司马攸(248年—283年),字大猷(yóu),小字桃符。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文帝司马昭次子,晋武帝司马炎同母弟,齐武闵王司马冏的父亲,母文明皇后王元姬,西晋宗室、诸侯王、书法家。司马攸生性温和聪慧,有治理才能,因伯父司马师无子而被过继给他,袭封舞阳侯。西晋建立后封齐王,历任骠骑将军、司空
义成公主杨氏(?—630.2),隋宗室女。开皇十九年(599年),和亲东突厥启民可汗的安义公主卒,为发展与突厥和好关系,隋文帝以宗室女(即义成公主)嫁于启民可汗。
羊欣(370年—442年),字敬元,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省新泰市)人。晋宋时期大臣、书法家,桂阳太守羊不疑之子,吴兴太守王献之外甥。
司马遹(278年—300年),字熙祖,小字沙门,晋武帝司马炎之孙,晋惠帝司马衷长子,母才人谢玖,西晋太子。司马遹自幼聪慧,有其高祖父司马懿之风。但长大后,不修德业,性刚且奢侈残暴,于宫中摆摊切肉卖酒,并在西园销售杂货,以收其利。又好算卦巫术,忌讳颇多。皇后贾南风以其非己出,性情暴虐,恐即位后自己地位
种[chóng]谔(1027年―1083年),字子正,河南洛阳人,北宋时期名将。种谔初因父任荐知青涧城,以计迫降西夏将领嵬名山,得其军万人,归途击溃敌军围袭,进筑绥州城。
司马元显(382—402),字朗君,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东晋宗室、权臣。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孙,会稽文孝王司马道子之子,晋孝武帝司马曜之侄。初任中书令、尚书令,后官至骠骑大将军。自隆安三年(399)至元兴元年(402),司马元显曾一度执掌东晋政权。因征调江南诸郡已免奴为客者,到建康服兵役,称为“
司马允(272年—300年),字钦度,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子,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异母兄弟,母李夫人,西晋宗室、诸侯王。咸宁三年(277年),受封濮阳王,任越骑校尉。太康十年(289年),改封淮南王,升任镇军大将军。愍怀太子司马遹被废后,朝中议事者有意立司马允为皇太弟。贾后被赵王司马伦废黜后,司马
司马彪(?―306年),字绍统,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六弟中郎司马进之孙,高阳王司马睦长子,西晋宗室、史学家。著有《续汉书》。
司马保(296年―320年),字景度,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曾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之孙,南阳王司马模之子,东海孝献王司马越之侄,晋朝宗室。司马保有文采,喜好著述写作,初为南阳国世子。永嘉五年(311年),担任平西中郎将、东羌校尉,镇守上邽。同年,司马模遇害,司马保继
束皙(261—300),西晋学者、文学家,字广微,阳平元城(今河北大名)人。博学多闻,性沉退,不慕荣利。曾作玄居释,张华见而奇之。后王戎召皙为掾,转佐著作郎。复迁尚书郎。赵王伦为相国,请为记室。皙辞疾罢归,教授门徒。卒时,元城市里为之废业。门生故人,立碑墓侧。有集七卷,(《隋书经籍志》、《唐书志》作
石周曷朱(?-?)羯族,字乞翼加,上党武乡人,后赵建立者石勒之父。部落小帅,不得人心,后来他让位给石勒当部落首领。石勒称帝后,追封其为元皇帝,庙号世宗。
石宣(?-348年),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人物,后赵太祖石虎的次子,母亲为杜氏。333年受封河间王。 337年太子石邃叛乱,被杀。石宣因此被封为皇太子。 348年因嫉妒石虎宠爱石韬,便命人暗杀石韬,且想在石韬的丧礼上暗杀石虎,被石虎发觉,遭酷刑处死。
石韬,字广元,即石广元,颍川人,仕魏,官拜典农校尉、郡守。初平年间,石韬与徐庶一同来到荆州,在荆州时与诸葛亮和庞统等人相善。与崔州平(名钧)、孟公威(名建)、徐元直(名庶)为“诸葛四友”
石世(339年—349年),字符安,羯族,上党武乡(今属山西)人,后赵武帝石虎之子,母皇后刘氏,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石世的母亲刘氏本是前赵昭文帝刘曜幼女,受封安定公主,后赵太和二年(329年),前赵灭亡后赵,石虎将刘氏纳为妾,于是生下石世。石世出生后,便被封为齐公。建武十三年(348年),石虎受石世
释道安出生于公元312年,常山扶柳人(今河北冀州),卫氏望族出身,是一个地道的炎黄子孙。其7岁上学,学习《诗》《书》《易》《礼记》《春秋》等儒家书籍。12岁出家为僧,学习印度佛理。53岁南下襄阳,在襄阳研究佛学15年,颇有建树,成为东晋时期的佛教学者,佛教领袖。释道安最突出的贡献,是用中国传统文化解
沈林子(387年—422年),字敬士,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武康镇)人。东晋末年及南朝宋早年将领,参与了伐南燕、抵抗卢循、讨伐司马休之及伐后秦等各个战役,因为才智而深受刘裕亲重。南朝宋永初三(422)年,沈林子去世,刘裕追赠他为征虏将军,谥怀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