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诗意网!
欢迎访问爱诗意网!
多罗隐志郡王爱新觉罗·奕纬(1808年—1831年),道光帝长子。嘉庆十三年戊辰四月二十一日未时生,母为和妃那拉氏。嘉庆十三年四月二十二日,即仁宗皇长孙诞生的第二天,仁宗便在大臣拟上的八个字样中圈定“纬”字为皇长孙命名。嘉庆十四年五月二十六日,总管苏楞额面奉谕旨,嗣后每
范西屏(1709-1769),清乾隆时期著名围棋国手。一作西坪,名世勋,浙江海宁人。与施定庵齐名。幼聪颖,3岁时见其父与人弈,常在旁牙牙指画。后拜名棋手山阴俞长侯为师,潜心钻研,13岁即崭露头角,16岁随师游松江,屡胜名家,成为国手。20余岁游京师,与各地名手较量,战无不胜,名驰全国。被棋坛推崇为“棋仙&r
何淡如(1820-1913),名何又雄,字淡如,以字行。广东省南海县(今佛山市郊区澜石镇)湾华村湾何坊人。读书时名文雄,因替人当枪手(代替别人考试)到试院考试,被考官识破,于是被开除学籍。清代,“学而优则仕”观念极深,处身于这种世俗意识的何淡如被学校开除学籍,等于被切断仕途之路,以后想当官都很难
罗泽南(1807年—1856年),字仲岳,号罗山,一字培源,号悔泉, 又字子畏。 湖南省双峰县人。晚清湘军将领、理学家、文学家。生于清仁宗嘉庆十二年(1807年),咸丰元年(1851年)由附生举孝廉方正。少年时代就怀有大志,喜欢研读理学著作。太平军进犯湖南后,罗泽南从咸丰二年(1852年)开始以在籍生员的身
陈梦吉,为清末广东民间第一状师,四大讼师之首,敢称“扭计祖宗”,其功力与智慧已被岭南民间视之为神了。出生于广东新会城铲湾街(今属江门市新会区),是南宋陈凤台第七子陈仁翁的后裔。陈梦吉自小聪明。他幼年丧父,历经艰辛,养成了同情弱小、憎恨豪强的思想品格。他机敏、无私地奉献才智,为当地百姓伸冤雪愤,疏
清代李棠阶 (1798~1865),河南温县南保封村人,22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次年任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大理寺卿、礼部侍郎、左都御史、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
陈廷敬(1638年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泽州府阳城(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清代大臣、学者。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秘书院检讨。康熙十四年(1675年),擢内阁学士兼礼
田文镜(1662年—1733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大臣。原隶籍汉军正蓝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汉军正黄旗。监生出身。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二十二岁的田文镜出仕县丞,升知县、知州,历二十余年。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官内阁侍读学士。雍正帝即位后,深受宠待。雍正元年(1723年),署
富察·马齐(1652~1739年),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外戚大臣,户部尚书米思翰次子, 孝贤纯皇后的伯父。马齐是贵族之后,凭借上代余荫取得监生资格,授工部员外郎,迁郎中、内阁侍读学士。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出任山西巡抚,历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保。雍正帝即位
施襄夏(1710~1771),名绍暗,字襄夏,号定庵。浙江海宁人,生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1年),清代著名围棋国手,与程兰如、范西屏、梁魏今并称“清代围棋四大家”,与范西屏、黄龙士并称“清代三大棋圣”。幼时性拙喜静,羸弱多病,受父熏陶,工诗
王闿(kǎi)运(1833—1916)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咸丰二年(1852)举人,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1880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后主讲于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著有《湘绮楼诗集、
胜保,满洲镶白旗人,举人出身,清军统帅。1853年与钦差大臣琦善等在扬州立江北大营,会办军务。不久赴安徽追击太平天国北伐军,后被授为钦差大臣,节制各路清军,因久攻高唐不克,被遣京治罪,遣戍新疆。太平天国北伐军失败后,始被召还,参与剿捻,并曾抗击英法联军。终因行为骄纵引起清廷不满。于1862年逮捕解京,次年处死。
万斯同(1638年3月9日—1702年5月4日),字季野,号石园,门生私谥贞文先生,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万泰第八子。从兄同受学黄宗羲,学问益进。学主慎独,专意古学,博通诸史,尤精明史。承父、师教诲,崇尚气节,也以明遗民自居,绝意仕途。康熙十七年(1678年),浙江巡抚荐应博学鸿词科,力辞不就。次年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二十三岁中进士,三十三岁即辞官归隐,颇有南朝诗人陶渊明遗风。归隐后的袁枚,写写诗文,品品美食,教教学生,快意人生,一直活到82岁。
李汝珍(约1763—1830),字松石,号松石道人,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代小说家,文学家。所以人称北平子,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现存最著名的作品是《镜花缘》。
查继佐(1601年-1676年),初名继佑,初字三秀,更字友三,号伊璜,又号与斋,别号东山钓史、钓玉。浙江海宁人。父查尔翰,家贫多病,崇祯六年(1633年)举人。明朝亡后,随鲁王监国绍兴,授兵部职方。在浙东地区亲自率军抗击清军。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攻占绍兴,隐居海宁硖石东山万石窝,改号为左尹非人。顺治九年(165
赫舍里·索尼(1601年—1667年),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开国功臣之一、一等公爵,顺治帝指定辅助康熙帝的四位辅政大臣之首。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位时期,因索尼与其父硕色等通晓满语及蒙、汉文字,所以特命硕色与赫舍里·希福一起入直文馆,赐号“巴克什”。授索尼一等侍卫
吴调侯,为清朝康熙年间人,籍贯属绍兴府山阴县。与其叔吴楚材二人均饱览经典,皆不宜仕途而埋没民间;都长期从事私塾教学,因合编《古文观止》而留名后世。
韦昌辉(1823年—1856年),壮族,原名志正,又名正,太平天国前期领导人之一,祖籍广东南海县。明末清初,其先祖迁广西,定居桂平金田村。他家资富有,少曾读书,知文义,有才华,遇事能见机应变.道光二十八年(1848)入拜上帝会,不久成为中坚,与洪秀全、冯云山结为兄弟,称天父第五子。金田起义后任后护又副军师,
张问陶(1764年—1814年) ,字仲冶,一字柳门,其故乡四川遂宁城西有船山,因以为号。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清四川潼川州遂宁县黑白沟(今属遂宁市蓬溪县)人 。清代诗人、诗论家、书画家。张问陶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士及第,曾任翰林院检讨、江南道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后
尹德(?~1727),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后金开国五大臣额亦都之孙,一等恪僖公遏必隆第六子,孝穆成皇后曾祖父。官至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袭二等公,卒谥悫敬。雍正十年(1732)十月,入祀贤良祠。乾隆元年(1736),加赠一等公。
定安亲王爱新觉罗·永璜(1728年7月5日-1750年4月21日),清高宗乾隆帝长子,生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雍正六年戊申(1728年)五月二十八日午时出生。乾隆十三年(1748年),因孝贤纯皇后祭礼时,不懂礼数,受到乾隆帝责备,从此失宠。乾隆十五年庚午(公元1750年)三月十五日申刻,忧惧而终,年仅23岁
佟国维(1643-1719年),马察(今吉林省集安县)人,隶属于满洲镶黄旗。清朝外戚大臣,太子太保佟图赖次子,孝康章皇后幼弟,孝懿仁皇后父亲。顺治年间,授一等侍卫。康熙九年,授内大臣,逮捕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二十一年,授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二十八年,推孝懿仁皇后之恩,晋封一等公。先后两次随康熙帝征伐噶尔丹,获得胜利。
阿灵阿(1670—1716年),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大臣,太师遏必隆第七子,孝恭仁皇后妹夫,孝昭仁皇后之弟。凭门荫入仕,授一等侍卫兼佐领。康熙二十五年,袭封一等公,授散秩大臣、镶黄旗满洲都统,迁銮仪卫掌仪内大臣。康熙四十年,拜为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理藩院尚书,总理火器营事务。四十七年,推举胤禩为
蒋士铨(1725年12月1日—1784年4月3日),字心馀、苕生,蕖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清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铅山(今属江西)人,祖籍湖州长兴(今浙江长兴)。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少与汪轫、杨垕、赵由仪并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