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诗意网!
欢迎访问爱诗意网!
吴楚材(1655~1719),名乘权,字子舆,号楚材,浙江山阴州山(今绍兴)人。幼受家教,勤奋好学。16岁时,患足疾,一病数年,仍手不释卷。疾愈,学问大进,在家设馆授徒。曾多次应考,但屡试不中。与侄吴调侯共同编成《古文观止》一书。
赵翼(1727年—1814年),字云崧(一作耘崧),号瓯北,别号三半老人。常州府阳湖县(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清中期史学家、诗人、文学家。赵翼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中举。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授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中探花,赐进士及第,授翰林编修。历任广西镇安知府、广东广
钮祜禄·讷亲(?—1749年),清朝雍正、乾隆时期大臣、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开国五大臣额亦都曾孙,太师遏必隆之孙,内大臣尹德次子,官至军机大臣、大学士、兵部尚书等要职。雍正五年(1727年),讷亲承袭二等公之位,被授为散秩大臣。同年九月为御前大臣,因其勤谨廉洁,被雍正帝看重,曾任内大臣。雍正十
冯云山(约公元1815年—公元1852年),又名乙龙,号绍光。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禾落地村人。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龙川县石灰窑村 。自幼喜读经史、天文、地理,曾参加科举考试,后在村中设馆授徒,以塾师为业。是拜上帝会的始创人之一,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领袖之一。1852年6月太平军路经蓑衣渡时,冯被埋伏于此
王辅臣(?—1681年),本姓李,号“马鹞子”,山西大同人。明末清初地方割据军阀。早年参加农民军,喜欢赌博,一掷千金。投靠大同镇总兵官姜瓖,成为大同部将王进朝的谊子,改为王姓。跟随姜瓖起兵反清,兵败投降英亲王阿济格,免于刑诛,没入辛者库为奴隶。多尔衮死后,修炼得到顺治帝重用,授一等侍
黄龙士(1651 - 不详),名虬,又名霞,字月天,号龙士,以号行,江苏泰州姜堰人,生于顺治年代。清代围棋国手,和范西屏、施襄夏并称“清代三大棋圣”,康熙朝中期围棋霸主,棋风不拘一格,留下十局名局“血泪篇”,著《弈括》。“血泪篇”为黄龙士授徐星友三
爱新觉罗·岳托(1599~1638),满洲镶红旗人,开国元勋,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礼烈亲王代善之长子,清朝宗室大臣,开国元勋早年投身戎马,跟随努尔哈赤攻辽沈,征蒙古,与父亲代善同掌两红旗,先后封为台吉、贝勒,后因军功被封为和硕成亲王,主管兵部。努尔哈赤去世后,以大局为重,力劝父代善拥立皇太极。后因其性情耿
和琳(1754年-1796年),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字希斋,号华坪。大学士和珅之弟,清朝名将。乾隆时由生员补吏部笔帖式,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四川总督等职。骁勇善战,行事节俭,与军机大臣福康安有深交。亦工书法,轻不与人,存世极罕。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赴贵州从福康安镇压石柳邓领导的苗民起义,次年福康安死,他代
石达开(1831年3月—1863年6月27日),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客家人,祖籍地广东省和平县.太平天国名将,中国近代军事家,民族英雄。曾封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被尊为“义王”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石达开追随洪秀
爱新觉罗·硕塞(1629年-1655年),又名硕色,号霓庵,清朝宗室,满洲镶红旗人,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顺治元年(1644年),封多罗承泽郡王。随后跟随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追击李自成,平定陕西、安抚河南。随后又南征南明福王朱由崧,攻克江宁(今江苏南京),俘获朱由崧。顺治三年(1646年),跟随多铎征讨喀尔喀
爱新觉罗·勒克德浑(1619—1652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努尔哈赤曾孙、礼亲王代善之孙、和硕颖亲王萨哈璘第二子。作为努尔哈赤的子孙,继承了先辈们的勇猛果敢,在明清鼎革之际的烽火硝烟中南征北战,驰骋疆场,为清朝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封顺承郡王。顺治八年(1651年),奉命掌管刑部
鄂尔泰(1677—1745年),西林觉罗氏,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清朝中期名臣,国子祭酒鄂拜之子,与田文镜、李卫并为雍正帝心腹。鄂尔泰先人投归清太祖,为世管佐领。祖父图彦突官户部郎中。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鄂尔泰二十岁中举,进入仕途。二十一岁,袭佐领世职,充任侍卫,累任内务府员外郎。鄂尔泰官运的转机是
噶尔丹(Galdan,源自藏语“甘丹”,意为兜率天,1644年—1697年),绰罗斯氏,是17世纪厄鲁特蒙古(卫拉特)准噶尔汗国大汗,也先的后裔,巴图尔珲台吉第六子。西藏黄教派人到准噶尔认定噶尔丹为西藏尹咱呼图克图的第八世化身,将不到10岁的噶尔丹请到西藏班禅和达赖处学佛法。1670
李茂贞(856年-924年5月17日),原名宋文通,字正臣,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唐末至五代时期藩镇、军阀,官至凤翔、陇右节度使,封岐王。李茂贞初入镇州博野军,以军功升任队长,之后所属军队击败了黄巢的部将尚让,李茂贞以军功迁神策军指挥使,光启二年(886年),李茂贞以护唐僖宗之功拜武定节度使,并改名李茂贞。光启三年
顾全武(866年-930年),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唐末五代时期吴越名将。顾全武早年曾为僧人,后到钱镠部下从军,由亲校累迁至武勇都知兵马使。他率军攻破越州,平定董昌之乱,又大战淮南军,夺取苏州等地,协助钱镠据有两浙十三州。后出使淮南,促成两浙与淮南联姻。长兴元年(930年),顾全武病逝,终年六十五岁。
胡义周,安定临泾(今甘肃省镇原县)人。汉人,西秦时为姚泓黄门侍郎,赫连勃勃时为秘书监。撰有《统万城铭》:“延王尔之奇工,命班输之妙匠,撰文梓于邓林,采绣石于恒岳,九域贡以金银,八方献其环宝。”有一子胡方回。
刘子趋(?-466年),南北朝刘宋宋孝武帝刘骏第二十五子,母为何婕妤。刘子趋与刘骏第十子刘子凤是同母所生,泰始二年(466年),刘子趋被宋明帝赐死。
安丰王拓跋猛,字季烈,文成皇帝子。太和五年封,加侍中。出为和龙镇都大将、营州刺史。猛宽仁雄毅,甚有威略,戎夷畏爱之。薨于州。赠太尉,谥曰匡。
拓跋良,乐安王拓跋范长子。世祖未有子,尝曰“兄弟之子犹子也。”亲抚养之。长而壮勇多知,常参军国大计。高宗时,袭王。拜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为内都大官。薨,谥曰简王。
王法智,北魏秦州匈奴屠各部落的领袖。506年聚集两千人反魏,推举秦州主簿吕苟儿为首领,改年号为建明,设置百官,攻击州郡。
王钦卢,陇西豪族之一,曾随姚弋仲仕后赵,为左将军。357年四月,其随姚襄欲争关中,与姚兰、姚益生等招纳羌、胡及秦民五万余户,然后向关中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