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诗意网!
欢迎访问爱诗意网!
安乐王拓跋长乐,文成皇帝之子,皇兴四年封建昌王,后改封安乐王。长乐性凝重,显祖器爱之。承明元年拜太尉,出为定州刺史。
城阳王拓跋长寿,景穆帝拓跋晃之子,北魏鲜卑族,出生时间未知,公元475年去世,是北魏城阳王。皇兴二年封,拜征西大将军、外都大官。出为沃野镇都大将。性聪惠,善抚接,在镇甚有威名。延兴五年薨,谥康王。
拓跋桢(?-496年),北魏景穆太子拓跋晃第九子,刘椒房所生,皇兴二年(468年)封南安王。任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拓跋桢孝顺母亲,但是聚敛贪污,被削除封爵,禁锢终身。后来,他支持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复封南安王,为镇北大将军、相州刺史。
京兆王拓跋子推,景穆皇帝之子,太安五年封京兆王。位侍中、征南大将军、长安镇都大将。子推性沉雅,善于绥接,秦雍之人,服其威惠。入为中都大官,察狱有称。显祖将禅位于子推,以大臣固谏,乃传高祖。高祖即位,拜侍中、本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未至,道薨。
王伯恭,山东兖州(今山东省兖州市)人,北魏太和十二年(公元488年)正月在崂山聚众起义,自称齐王,建立齐国,反抗北魏南侵。489年,与东莱镇将孔伯孙战,败死。
王法智,北魏秦州匈奴屠各部落的领袖。506年聚集两千人反魏,推举秦州主簿吕苟儿为首领,改年号为建明,设置百官,攻击州郡。
王弘(379年—432年),字休元,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朝宋大臣,书法家,东晋丞相王导曾孙,中领军王洽之孙,司徒王珣庶长子。年少好学,以清悟知名,会稽王司马道子辟为主簿,迁江州刺史,省赋简役,百姓安康。刘裕即位,以佐命功,封华容县公,进号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宋文帝即位,进位司空,进号车骑大
王慧龙(390年—440年)太原晋阳人,北魏名将,自称是东晋尚书仆射王愉之孙,散骑常侍王缉之子,年仅十四岁时,全家被东晋太尉刘裕灭门,王慧龙赖家人僧彬藏匿得免一死,之后先投奔叔祖王忱的旧部习辟疆处,又投奔后秦,最后归降北魏,在北魏官至宁南将军,荥阳太守。给后人留下了指腹为婚这一典故。
王金钩(?-497年),北魏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百姓。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王金钩讹言惑众,自称应王。事情失败,二月丙寅,王金钩被擒获,之后伏诛。
王琚(406年-496年),高平(今山西高平县)人,北魏大臣。孝文帝初年,晋为豫州刺史。泰常中,被刑入宫禁。小心守节,乃见叙用,迁礼部尚书,赐爵广平公。志存公正,授散骑常侍,出为冀州刺史,进爵高平王,拜散骑常侍,降爵为公。太和二十年冬,卒年九十,赠征南将军、冀州刺史,谥号为靖。
王琳(526年—573年),字子珩。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北齐名将,湘东王国常侍王显嗣之子。王琳出身兵家,早年跟随于湘东王萧绎左右。侯景之乱时,王琳屡从王僧辩作战,军功与杜龛并称第一。梁元帝时累迁为都督、广州刺史,西魏攻江陵时,被元帝召为湘州刺史。江陵失陷后,传檄四方,举兵进攻西
王庆祖(?-529年),北魏燕州人。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二年(529年)二月,王庆祖在上党郡(今山西省长治市)聚众起兵反魏,自称为王,柱国大将军尔朱荣讨伐擒获了王庆祖。
王钦卢,陇西豪族之一,曾随姚弋仲仕后赵,为左将军。357年四月,其随姚襄欲争关中,与姚兰、姚益生等招纳羌、胡及秦民五万余户,然后向关中进攻。
王僧辩(?—555年10月26日),字君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右卫将军王神念次子,南朝梁名将。王僧辩初为湘东王萧绎中兵参军,后任平南将军、左卫将军、骠骑大将军、尚书令等职。他智勇兼备,所经战阵,多获胜利。梁大宝二年 (551),萧绎以他为大都督,领军讨伐兴兵作乱的原东魏大将侯景,获胜。王僧辩因
王僧绰(423年-453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朝宋官员,东晋宰相王导玄孙,吴郡内史王洽曾孙,司徒王珣之孙,南朝宋侍中王昙首之子。王僧绰在宋官至侍中,更得宋文帝倚重,至宋文帝晚年有意废太子,王僧绰亦有预谋。但因宋文帝犹豫不决,太子刘劭先一步弑父登位,不久更发现王僧绰有参与废立预谋,遂被杀害
王僧达(423年—458年),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南朝宋文学家、大臣,官至中书令,封宁陵县五等侯。东晋丞相王导玄孙,太保王弘之子,临川王刘义庆之婿。曾为宣城太守,政事荒怠,惟以游猎为务。宋孝武帝刘骏即位,迁征虏将军、护军将军、吴郡太守。好男色。王僧达自负高门华胄,又在先前讨平刘劭之乱中有功,希图
王思政(生卒年不详),字思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名将,东汉司徒王允之后。王思政早年曾为北魏孝武帝的幕僚,因拥立之功,累封中军大将军、大都督、祁县侯,后随孝武帝投奔关中宇文泰,进封太原郡公。孝武帝死后,王思政仍旧受到重用,加封东道行台,镇守弘农,又移镇玉璧。西魏大统八年(542年
王昙首(394年-430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丞相王导曾孙,东亭侯王珣幼子。王昙首兄长是南朝宋太保王弘,自己亦是南朝宋重要官员。年轻时有学问和品德,被授予著作郎,不去就任。兄弟分割财物,昙首只拿图书而已。被征召为琅邪王大司马的属员,跟从大司马修复洛阳园陵。
王迢触,东魏汾州(今山西汾阳)胡人,天平三年(536年),和当地胡人曹贰龙因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方大乱,于是聚众谋反。他们署立百官,年号平都。九月十三辛亥(10月13日),东魏丞相高欢讨伐平定了王迢触、曹贰龙。
尉迟迥,曾率军十万进抵武德(今河南武陟东南),在沁水东岸布阵二十余里。高颎命人在沁水上架桥,尉迟惇在上流纵火筏烧桥,高颎则命人填“土狗”以阻火筏。尉迟惇下令部队稍稍后退,这时孝宽见机不可失,命大军迅速前进,渡过沁水。高颎下令焚烧浮桥,断绝士卒逃走的念头。至八月十七,韦孝宽破尉迟迥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