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诗意网!
欢迎访问爱诗意网!
施文庆(?-589年),南朝陈吴兴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家本吏门。初事太子陈叔宝,拔为主书。叔宝即位,迁中书舍人,与幸臣沈客卿共掌机密。隋军欲南下,四方州镇相继表闻,与客卿抑而不言。群臣共议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至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南)宜沿江布防,竟为所阻。及隋军攻入建康(今江苏南京),文武启请经略之
昭慈圣献皇后孟氏(1073年-1131年),洺州(今河北永年)人,宋哲宗赵煦第一任皇后,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孟元的孙女。其二度被废又二度复位。
光献翼圣皇后(1161-?),姓博司忽儿翁吉剌,现内蒙古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人,名孛儿帖,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嫡皇后也是正宫皇后,年长一岁。居于第一汗尔敦(蒙古宫帐),地位最高、最得敬重、最得宠、年迈后亦如此。
司马百年(?-451年),刘宋青州的和尚。451年,和尚本名不是司马百年,他为了冒充晋朝皇室近族,自称司马百年,聚众自号安定王,响应五月初二偷袭梁邹城起兵的司马顺则。
光献翼圣皇后(1161-?),姓博司忽儿翁吉剌,现内蒙古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人,名孛儿帖,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嫡皇后也是正宫皇后,年长一岁。居于第一汗尔敦(蒙古宫帐),地位最高、最得敬重、最得宠、年迈后亦如此。
司马小君,是平陵(今山东章丘西)人。北魏延兴元年(471年)十一月,陈双炽在平陵聚众三千余人造反,自称晋朝后裔,年号为圣君。攻破郡县,杀害官吏。齐州(今山东济南)刺史、武昌王拓跋平原(道武帝拓跋圭的曾孙)亲自讨击,杀七人,擒获司马小君,送京师平城,北魏孝文帝斩司马小君。
司马休符(?-?),南北朝徐州人。466年,刘宋湘东王刘彧杀死前废帝刘子业篡位,地方州郡纷纷起兵,失败后,青州、兖州、徐州等地刺史向北魏投降。北魏得到了黄河和淮河之间的大片国土,但是民心并不稳定。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皇兴二年(468年)春二月,徐州司马休符自称晋王,被北魏将军尉元讨伐平定。
宋伏龙(?-476年),北魏冀州武邑人。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承明元年(476年)夏五月,宋伏龙在冀州武邑聚众起兵反魏,自称南平王,郡县兵马捕获斩杀了宋伏龙。
孙奉伯,[南朝·宋]宋明帝时人。工书,编次书、画,装背皆妙。书品列入下之上。论曰动成楷则,殆逼前良。《书品、虞龢论书表、历代名画记》。东莞郡(今山东莒县)人。泰始三年(467年)奉诏与前将军巢尚之等编次二王法书。泰始六年(470年)拜皇太子妃,州郡皆献物,多者将直百金,孙奉伯只献琴书,宋明帝大怒,赐
孙腾(481年―548年),字龙雀,咸阳石安人,北凉中书舍人孙通之孙,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官员。孙腾朴实坦诚,熟悉吏事。正光年间,随尔朱荣进入洛阳,任冗从仆射。后为高欢帐下,随高欢东征邢杲,擒获叛贼。历任后将军、侍中、尚书左仆射、司空、尚书令、太保等,封爵石安县伯,后进封咸阳郡公。武定六年(548年
孙小,字茂翘,咸阳郡石安(今西安渭城区)人。其父孙瓒,赠秦州刺史、石安县子。孙小没入宫刑,内侍东宫,以聪识有智略称,转四台中散。太武帝幸瓜步,虑有北寇之虞,赐爵泥阳子,以为并州刺史,晋爵中都侯,以郭祚为主簿。迁冀州刺史,所在清约,诣阙颂其政化。
苏琼(?-?)字珍之,长乐武强(今河北武强)人。南北朝时官员。北魏时任东荆州刺史府长流参军;北魏孝武帝永熙元年(532年),高澄开府仪同三司后,任命苏琼为刑狱参军;后任南清河太守,使郡界安定,百姓无抢掠之忧。他清廉谨慎,从不接受别人的礼物,连瓜果等一概拒绝。在郡大兴儒学,命令郡中官吏在公务之暇都去读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号华阳隐居(自号华阳隐居)。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华阳陶隐居集》等。
田智度(461年-475年),南北朝北魏豫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延兴五年(475年)九月癸卯,田智度和洛州人贾伯奴聚党一千余人,贾伯奴自称恒农王,田智度自称上洛王,乘夜攻打洛州。
韩哀王拓跋安平(?-?)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景穆帝拓跋晃之孙,文成帝拓跋濬第七子,献文帝拓跋弘之弟。生母玄夫人。韩哀王拓跋安平早薨,在北史及魏书皆无传。
拓跋崇,陈留王拓跋虔之子,世祖诏令袭桓王爵。崇性沉厚。初,卫王死后,太祖欲敦宗亲之义,诏引诸王子弟入宴。常山王拓跋素等三十余人咸谓与卫王相坐,疑惧,皆出逃遁,将奔蠕蠕,唯崇独至。太祖见之甚悦,厚加礼赐,遂宠敬之,素等于是亦安。久之,拜并州刺史,有政绩。从征蠕蠕,别督诸军出大泽,越涿邪山,威慑漠北。
天赐四年(407年)道武帝封拓跋处文为长乐王。长乐王聪辩夙成,但是却死于泰常元年(416年),当时只得十四岁。明元帝拓跋嗣非常伤痛,自小敛至葬礼,也时常亲临哀恸。长乐王陪葬于太祖道武帝的金陵。无后裔,所以死后爵除。
拓跋范(?-447年),鲜卑族,明元帝拓跋嗣之子,太武帝拓跋焘异母弟,母慕容夫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宗室、将领,封乐安王,官至卫大将军、长安镇都大将。延和二年(433年),拓跋范奉命镇守长安(今陕西西安)。拓跋范镇守长安期间,宽厚体谅属下,安抚接纳百姓,因此深受百姓称赞,使关中地区得以安定。后因三秦地区
拓跋觚,拓跋烈之弟,勇略有胆气,少与兄拓跋仪从太祖,侍卫左右。使于慕容垂。垂末年,政在群下,遂止觚以求赂。太祖绝之。觚率左右数十骑,杀其卫将走归。为慕容宝所执,归中山。垂待之逾厚。觚因留心学业,诵读经书数十万言,垂之国人咸称重之。太祖之讨中山,慕容普驎既自立,遂害觚以固众心。太祖闻之哀恸。及平中山,
拓跋翰,拓跋什翼犍的第三子和嫡次子,母昭成皇后慕容氏,封秦王,谥号明。子拓跋仪、拓跋烈。后娶其寡嫂贺兰氏(拓跋珪母),生拓跋觚。《魏书·列传三》称拓跋翰去世于代建国十年(公元347年),但由于他的父母在341年才结婚,此记载很可能有误;而且,按《魏书&·列传三》的另一记载“秦明王翰,昭成皇帝第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