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诗意网!

首页 > 素问

  •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  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

    浏览:1937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天元纪大论
  • 黄帝内经·素问·标本病传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黄帝问曰: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何?  岐伯对曰: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

    浏览:1780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标本病传论
  • 黄帝内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滑则病狐疝风;濇则病少腹积气。  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不足病肺痹;滑则病肺风疝;濇则病积溲血。  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则病脾风疝;濇则病积心腹时满。  阳明有余,病脉痹,身时热;不

    浏览:1909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四时刺逆从论
  •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  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帝欲何问?  帝曰:愿尽闻之。  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

    浏览:1184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调经论
  • 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  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

    浏览:1205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缪刺论
  • 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  岐伯对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  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

    浏览:1348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水热穴论
  • 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两眉头各一,入发至项三寸半,傍五,相去三寸,其浮气在皮中者凡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项中大筋两傍各一,风府两傍各一,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五藏之俞各五,六府之俞各六,委中以下至足小指傍各六

    浏览:1738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气府论
  •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  岐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大风汗出,灸譩譆,譩譆在背下侠脊傍三寸所,厭之,令病者呼譩譆,譩譆

    浏览:1185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骨空论
  • 黄帝内经·素问·经络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  帝曰:经之常色何如?  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  帝曰: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  岐伯曰:阴

    浏览:1733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经络论
  • 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黄帝问曰: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未知其所,愿卒闻之。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窘乎哉问也!其非圣帝,孰能穷其道焉!因请溢意尽言其处。  帝捧手逡巡而却曰:夫子之开余道也,目未见其处,耳未闻其数,而目以明,耳以聪矣。  岐伯

    浏览:1743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气穴论
  • 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刺家不诊,听病者言,在头,头疾痛,为藏针之,刺至骨,病已上,无伤骨肉及皮,皮者道也。  阴刺,入一傍四处。治寒热。深专者,刺大藏,迫藏刺背,背俞也。刺之迫藏,藏会,腹中寒热去而止。与刺之要,发针而浅出血。治腐肿者刺腐上,视痈小大深浅

    浏览:1669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长刺节论
  • 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黄帝问曰:余闻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愿闻其道。  岐伯对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其

    浏览:856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皮部论
  • 黄帝内经·素问·刺志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  岐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帝曰:如何而反?  岐伯曰: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

    浏览:1763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刺志论
  • 黄帝内经·素问·针解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  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邪胜则虚之者,出针勿按;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言

    浏览:1018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针解
  • 黄帝内经·素问·刺齐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  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  帝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  岐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

    浏览:1533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刺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