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诗意网!

  • 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黄帝问曰: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未知其所,愿卒闻之。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窘乎哉问也!其非圣帝,孰能穷其道焉!因请溢意尽言其处。  帝捧手逡巡而却曰:夫子之开余道也,目未见其处,耳未闻其数,而目以明,耳以聪矣。  岐伯

    浏览:1743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气穴论
  • 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刺家不诊,听病者言,在头,头疾痛,为藏针之,刺至骨,病已上,无伤骨肉及皮,皮者道也。  阴刺,入一傍四处。治寒热。深专者,刺大藏,迫藏刺背,背俞也。刺之迫藏,藏会,腹中寒热去而止。与刺之要,发针而浅出血。治腐肿者刺腐上,视痈小大深浅

    浏览:1669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长刺节论
  • 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黄帝问曰:余闻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愿闻其道。  岐伯对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其

    浏览:856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皮部论
  • 黄帝内经·素问·刺志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  岐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帝曰:如何而反?  岐伯曰: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

    浏览:1763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刺志论
  • 黄帝内经·素问·针解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  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邪胜则虚之者,出针勿按;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言

    浏览:1018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针解
  • 黄帝内经·素问·刺齐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  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  帝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  岐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

    浏览:1533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刺齐论
  • 黄帝内经·素问·刺禁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黄帝问曰:愿闻禁数。  岐伯对曰: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刺中肾

    浏览:1231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刺禁论
  • 黄帝内经·素问·脉解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太阳所谓肿腰(月隹)痛者,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月隹)痛也。病偏虚为跛者,正月阳气冻解地气而出也,所谓偏虚者,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为跛也。所谓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所谓

    浏览:964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脉解
  • 黄帝内经·素问·刺要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黄帝问曰:愿闻刺要。  岐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藏,后生大病。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

    浏览:1933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刺要论
  • 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黄帝问曰:人有重身,九月而瘖,此为何也?  岐伯对曰:胞之络脉绝也。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无治也,当十月复。《刺法》曰: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疹,

    浏览:544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奇病论
  • 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肺之雍,喘而两胠满;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骨行)大跛,易偏枯。  心脉满大,痫瘛筋挛;肝脉小急,痫瘛筋挛;肝脉骛,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瘖,不治自已。  肾脉小急,肝脉

    浏览:644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大奇论
  • 黄帝内经·素问·厥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  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  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盛则足下热也。  帝曰:寒厥之为寒也

    浏览:1356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厥论
  • 黄帝内经·素问·病能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  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  帝曰:善。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  岐伯曰:藏有所伤,及精

    浏览:1883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病能论
  • 黄帝内经·素问·痿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黄帝问曰:五藏使人痿何也?  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

    浏览:1367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痿论
  • 黄帝内经·素问·风论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藏六府,不知其解,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

    浏览:1571 子部 黄帝内经 素问 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