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而不信文言文翻译
屈而不信文言文翻译
屈而不信这则故事中,孟子用一则小事件,寥寥数语,就生动又略带嘲讽地批评了那些“心不若人,则不知恶”的人。屈而不信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屈而不信》
原文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伸,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译文
孟子说:“现在有(个人),(他的)无名指弯了,不能伸直,并不疼痛碍事。如果有能使它伸直的.人,(这个人)就一定不以去秦楚的路为远(而去求治),这为的是一个手指头不如别人。(一个)手指头不如别人,就知道厌恶它;内心不如别人,竟不知道厌恶(它),这就叫做不知轻重主次。”(选自《孟子·告子上》)。
注释
1. 信:通“伸”。
2. 则(第一个):就。
3. 不远秦、楚之路:不以去秦国去楚国的路途为远。远,意动用法,以……为远。
4. 则(第二个):竟然,却。
5. 恶:厌恶。
6. 此之谓:这就叫作。
7. 不知类:不知轻重主次。类,类推。
※无名指:中指与小指之间的指头,人类最不灵活的手指。
《屈而不信》阅读练习
1、找出文中通假字,并解释。
2、下列句中,“则”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
B.指不若人,则如恶之
C.心不若人,则不知恶
D.学而不思则罔
3、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如有能信之者
(2)则不远秦、楚之路
4、翻译句子。
(1)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
(2)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5、“此之谓不知类也”“此”指代什么?“不知类”应该怎样理解
答案:
1.“信”通“伸”,伸直。
2.C。
3.(1)信—通“伸”,使……伸直
(2)远—以……为远
4.(1).如果有能使它伸直的人,(这个人)就一定不以去秦楚的路为远(而去求治),这为的是一个手指头不如别人。
(2).(一个)手指头不如别人,就知道厌恶它;内心不如别人,竟不知道厌恶,这就叫做不知轻重主次。
5.“此”指代“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不知类”的意思是“不知轻重主次”。
上一篇:读书要三到文言文翻译
下一篇:关雎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栏目最新
- 1 《江梅》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2 《白帝》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3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4 《壮游》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5 《野望》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6 《忆昔二首》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7 《萤火》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8 《可叹》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9 《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0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1 《发潭州》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2 《秋雨叹三首》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3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4 《哀王孙》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5 《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