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诗意网!
欢迎访问爱诗意网!
和硕和惠公主(1714年―1731年),雍正帝养女,怡贤亲王胤祥第四女。康熙五十三年生,生母为胤祥嫡福晋兆佳氏。后养于宫中,雍正七年十二月下嫁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多尔济塞布腾,九年去世,年仅十八岁。
和硕端柔公主(1714-1754),清雍正朝三公主,雍正帝抚其十六弟庄亲王允禄嫡长女,嫡福晋郭络罗氏生。雍正初抚养宫中。八年(1730),嫁科尔沁郡王博尔济吉特·齐默特多尔济。九年(1731),封和硕端柔公主。乾隆十九年薨,年四十,葬内蒙古法库公主陵。
固伦纯禧公主(1671-1741),康熙帝之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康熙十年十月二十八生,抚养宫中,为康熙帝养女,依照年龄排行为大公主。康熙二十九年(1690)时年20岁,封为和硕纯禧公主,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班第。雍正元年(1723)二月晋封固伦纯禧公主,班第卒后,居京师(北京
和硕怀恪公主(1695—1717),雍正帝第二女,康熙三十四年(1695)七月初六日生于藩邸。母为侧妃李氏,即雍正皇帝齐妃。怀恪公主康熙五十六年(1717)三月去世,年仅23岁。
和硕淑慎公主(1708-1784),胤禛兄、废太子允礽第六女。康熙四十七年(1708)正月初二日生。母为允礽侧福晋唐氏。雍正初抚养宫中。雍正四年(1726)十二月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观音保。封和硕淑慎公主。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初十日卒。年77岁。
孝慈高皇后(1575年—1603年),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1](穆麟德:Monggojeje),叶赫部贝勒杨吉砮(杨吉努)女儿,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皇后,清太宗皇太极生母,清朝的第一位皇后。1629年,孟古哲哲与努尔哈赤合葬在福陵。崇德元年,皇太极为其上谥号为“孝慈昭宪纯德真顺承天育圣武皇后”,经康
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初七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嫁与散秩大臣、一等男孙承运。乾隆元年逝世,年四十八。
和硕敦恪公主(1691—1709),清康熙帝第十五女(序齿十公主),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康熙三十年辛未正月初六日寅时生,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贵妃出,为皇十三女同母妹。四十七年(1708)封为和硕敦恪公主,十二月指配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多尔济,是月下嫁。四十八年十二月初三日申刻卒,年十有九。
惠妃(?—1732年)纳喇氏,满洲正黄旗人,正五品郎中索尔和女,康熙帝妃嫔。纳喇氏初为庶妃,康熙九年生皇子承庆(殇),十一年生皇长子胤褆。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惠嫔,二十年十二月晋惠妃,为当时册封的四妃之首,四妃排位顺序为惠宜德荣。惠妃雍正年间曾奉养于廉亲王府,后廉亲王获罪,再度回到宫中。惠妃在雍正朝
宜妃(?―1733年)郭络罗氏。满洲镶黄旗人,佐领三官保之女。有一妹为贵人,同为康熙帝妃子。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册郭络罗氏为宜嫔,“圣祖甚爱之”。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二月初四,生皇五子胤祺。康熙二十年十二月,晋封为宜妃,在四妃中居位第二,仅次于惠妃。康熙二十二年,生皇九子胤禟。康熙二
爱新觉罗·雅图(1629—1678),清太宗皇太极的第四女。其母为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五女阿图、七女同母。后金天聪三年(1629)正月初八日生。初号固伦公主。七年许配给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哥哥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第三子,也是她亲娘舅之子弼尔塔哈尔。后来吴克善有罪,
固伦温宪公主(1683年—1702年),康熙帝第九女(序齿为五公主),生母是德妃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温宪即为雍正帝的同母妹妹,康熙二十二年生,康熙三十九年受封为和硕温宪公主,嫁佟氏舜安颜。康熙四十一年逝世,雍正元年追封固伦温宪公主。
固伦纯悫公主(1685-1710)。清圣祖康熙帝玄烨之第十女,序齿为六公主。其母为玄烨庶妃纳喇氏,即通嫔。康熙二十四年(1685)二月十六日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22岁时受封为和硕纯悫公主。是年九月初三嫁与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台吉策凌。 公主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农历三月二十四日去世,时
固伦恪靖公主(1679-1735),康熙帝第六女,序齿为四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康熙十八年(1679)己未五月二十七日寅时生。康熙三十六年(1697),十九岁,受封为和硕公主,嫁给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郡王敦多布多尔济。康熙四十五年(1706)28岁时,受封为和硕恪靖公主;雍正二年(1724)46岁时,
(1634—1692):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八女。其母为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与皇太极的二女、三女同母。后金天聪八年(1634)闰八月十六日生。初固伦公主。祟德六年(1641)许配给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顺治二年(1645)12岁时出嫁。十四年(
和硕恪纯长公主(1641一1703),清太宗皇太极之第十四女。其母为皇太极庶妃蒙古察哈尔部奇垒氏。初号和硕公主。顺治十年(1653)13岁时嫁给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十四年晋封为和硕长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吴应熊与公主婚后,顺治十年 (1654)
爱新觉罗·东莪,生于崇德三年(1638),睿忠亲王多尔衮的独生女儿,生母为朝鲜王族之女。顺治七年,多尔衮殁,清世祖(顺治)纠其罪,下旨将其子女东莪、多尔博(多尔衮无子,过继豫亲王多铎之子)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这是清史中关于东莪唯一记载,此后便不知所终。
和硕端静公主(1674年—1710年),清圣祖康熙帝第五女,母为布贵人兆佳氏。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康熙三十一年(1692)受封为和硕端静公主,同年十月嫁给喀喇沁部蒙古杜棱郡王次子乌梁罕氏噶尔臧,康熙四十九年三月去世,时年三十七岁,康熙五十八年,葬。和硕端静公主为康熙宠妃兆佳氏所生,自小生得玉雪可爱
马喀塔(1625—1663)固伦温庄长公主。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二女。母亲为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与三女、八女同母。后金天聪九年(1635)许配给察哈尔部蒙古林丹汗之子博尔济吉特氏额尔孔果洛额哲。清崇德元年 (1636)出嫁,时年12岁。是年,额哲受封为察哈尔亲王。六年(1641)额哲去世。顺治二
固伦端敏公主(1653年―1723年),清顺治帝堂兄简亲王济度次女,母福晋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年六月十三生。后抚养宫中,为顺治帝养女,初封和硕端敏公主。康熙九年(1670)嫁班第。雍正元年(1723)晋固伦端敏公主,七年去世,年七十一。
和硕柔嘉公主(1652年—1673年),清顺治帝养女,安郡王岳乐次女,顺治九年五月生,后抚养宫中。康熙二年嫁靖南王耿仲明之孙耿聚忠。康熙十二年去世,时年二十二。
莽古济的第一次婚姻在《清史稿·公主表》以及《玉牒》中都没有记载,倒是《明实录》中有所提及: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请以女莽古济妻孟格布禄子吴尔古代。吴尔古代是海西四部之一的哈达部部长,从此在三公主莽古济的称呼前就冠以哈达二字,或称之为“哈达格格”,或称之为“哈达公主”,或称之为“哈达公主莽古
爱新觉罗·阿济格(1605年8月28日—1651年11月28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尔衮之胞兄,母为大妃阿巴亥。皇太极时期参加过攻打明朝边境以及朝鲜的作战;清军入关时作为清军前锋随多尔衮入关,顺治元年(1644年)封和硕英亲王。地位仅次于四大贝勒。又以靖远大将军自边外入陕西、四川,屡败李自成
吴应熊,吴三桂之子。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入关前,多尔衮同意将建宁公主嫁给吴应熊。1653年,由昭圣皇太后主婚,吴应熊与建宁公主成婚。由于多尔衮对吴三桂存有戒心,因此透过政治婚姻,使吴应熊以额驸的身分留居京师,实为朝廷人质。1654年,授应熊三等子爵,顺治十四年加
王敏彤(完颜立童记),爱新觉罗·毓朗外孙女,其父为完颜立贤(军机大臣完颜崇厚之孙),其母为乾隆皇帝五世直系孙女爱新觉罗·恒慧。家中长女,人称大格格或王大姑娘,妹完颜碧琳(又名“王涵”)。婉容的表姐妹。王敏彤身材纤瘦颀长,眉眼精致,皮肤娇嫩白皙,是一位清秀漂亮的格格。自小受母亲及长辈的规训,一举一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