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诗意网!
欢迎访问爱诗意网!
冯道根(463—520),字巨基。广平酂人(今湖北老河口)。南朝梁将领。年少丧父,帮人做工以养母。以勇救湖阳戍主蔡道斑而知名。齐建武(495-498年)末,为3口戍副。南齐永元二年(500年)以母丧还家。萧衍在襄阳起兵,他率乡人子弟悉归之。萧衍使辅佐蔡道福,常为前锋陷阵。
封孝琰(523年-573年),字士光,封孝琬弟,渤海之蓚人也。少修饰学尚,有风仪。年十六,辟州主簿,释褐秘书郎。天保元年,为太子舍人,出入东宫,甚有令望。丁母忧,解任,除晋州法曹参军。寻征还,复除太子舍人。乾明初,为中书舍人。皇建初,司空掾、秘书丞、散骑常侍,聘陈使主,已发道途,遥授中书侍郎。
封延伯,字仲琏,渤海郡蓚县(今河北景县)人,南北朝时期南齐大臣。颇有学行,不与世人交。州辟主簿,举秀才,官至豫州刺史垣崇祖长史,带梁郡太守,以疾自免,侨居东海县,三世同财。豫章王萧嶷辟为中兵参军,不就而卒。
苻黄眉(?-357年),又名苻眉,氐族,略阳临渭(甘肃秦安陇城)人,十六国时期前秦宗室、将领,是前秦景明帝苻健兄长之子,前秦宣昭帝苻坚的堂兄弟。苻黄眉初任卫大将军。与前秦皇帝苻生感情素好。苻生即位后,封为广平王。因劝谏苻生杀戮,为苻生所忌,出京为左冯翊(陕西大荔)。苻黄眉曾与建节将军邓羌等人率步兵、
北齐末帝高恒(570年8月9日―577年或578年11月),北齐后主高纬之子,母皇后穆邪利,南北朝时期北齐最后一位皇帝。当时北周不断进攻腐朽的北齐,齐军屡战屡败。高纬便禅位于儿子高恒,改元“承光”。高恒即位25日后,齐京师邺(今河北一带)沦陷,高恒等10余人骑马欲逃往南方的陈朝。高恒见北周大军紧追不
高湝(?-577年),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北齐政权奠基者高欢之第十子,北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等人的异母弟。母亲小尔朱氏,受封任城王,北齐灭亡前曾名义上成为北齐皇帝。
高隆之,本姓徐,字延兴。北齐洛阳人。父徐干为姑婿高氏所养,因从其姓。高欢认他为弟(《北史》作弟,《北齐书》作从弟)。天平元年(534年)领营构大将军。累迁并州刺史。东魏初年,为尚书右仆射,主持邺都营建工程。与孙腾、司马子如、高岳合称“四贵”,非法专恣。官至太保。高洋小时,高隆之曾对他无礼,高洋取代东
高绍信,北齐文襄帝高澄六子,燕氏所生,渔阳王。历任特进、开府、中领军、护军、青州刺史。经过渔阳,与大富人钟长命同床而坐,太守郑道盖来拜谒,钟长命想起来,绍信不听:“此何物小人,主人公为起!”与钟长命结为义兄弟,王妃与长命之妻结为姊妹,责其阖家老幼,都有馈赠,钟氏因此遂贫困。北齐灭亡,死于长安。
高绍义(?―580年),北齐文宣帝高洋第三子,北齐废帝高殷异母弟,母世妇冯氏。559年,封为广阳王,560年,改封范阳王。 578年,北齐灭亡,高绍义逃往突厥,受到突厥他钵可汗爱重,北齐被灭后逃到北边者,都归高绍义管辖。578年,高保宁在营州奉高绍义为北齐皇帝,用武平年号,作武平九年。580年,北周
高岳(512年-555年),字洪略,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名将,神武帝高欢族弟。高岳早年随高欢信都起兵,参加韩陵之战,累功至卫将军,此后留守邺都辅政,与孙腾、高隆之、司马子如合称四贵,官至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封清河郡公。北齐建立后,高岳出任骠骑大将军、司州牧,进封清河郡王。后加
高照容(469年-497年),勃海郡脩县(墓志写条县)人,司徒高肇之妹,孝文帝元宏的贵人,宣武帝元恪生母。十三岁时入宫,得到孝文帝的宠幸,生宣武帝元恪、广平文穆王元怀和长乐公主元瑛。公元497年,高照容在从代地到洛阳的途中去世,时年二十九岁,一说是被孝文帝的妃子冯昭仪派人杀害。高照容死后,谥号为文昭
三年(541年)春二月初二,阿至罗出吐拔那浑大率领部众前来投降。三月十三,梁州人公孙贵宾聚众造反,自称天王,阳夏镇将讨伐并活捉了他。
苟颓(?―489年),本姓若干,代地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将领。苟颓持重寡言,严厉刚毅,清廉正直,武力过人。初任中散。太武帝南征时,苟颓任前锋都将,每逢临敌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赐爵建德男,历任宁远将军、给事中、司卫监、洛州刺史等。苟颓为政刚直严厉,抑强扶弱,山蛮都畏惧他而不敢前来侵犯。后历任散骑
古弼,曾赐名古笔,代郡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将领、官员,历仕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南安王拓跋余、文成帝拓跋濬四朝,官至司徒,封灵寿侯。后因巫蛊之罪处死。
何承天曾上表指出沿用的景初乾象历法疏漏不当。奏请改历,称《元嘉历》,订正旧历所订的冬至时刻和冬至时日所在位置,一直通行于宋、齐及梁天监中叶,在我国天文律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论周天度数和两极距离相当于给出圆周率的近似值约为3.1429,对后世历法影响很大。兼通音律,发明一种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能弹
宪之字士思,吴郡吴县(今苏州)人,宋镇军将军觊之孙。孝建初举秀才,历太子舍人、尚书比部郎、抚军主簿。元徽中,为建康令,迁车骑功曹、晋熙王友。齐高帝执政,以为骠骑录事参军、太尉西曹掾、齐台中书侍郎。及受禅,除衡阳内史。永明初,为太尉从事中郎,历随王东中郎长史,行会稽太守,迁巴陵王南中郎长史,行婺州事,
龙鸠尸卑那,南北朝时焉耆王,焉耆王龙熙的后裔。鸠尸卑那倚仗地势凶险,常常侵扰北魏使者。448年,魏太武帝派成周公万度归攻击,鸠尸卑那守左回和尉犁。员渠被围,鸠尸卑那遂率领四五万人出城守险拒敌,失败后单骑逃入山中。后来鸠尸卑那被岳父龟兹王厚待。
陆馛,陆俟长子也。多智,有父风。高宋见馛而悦之,谓朝臣曰;吾常叹其父智过其躯,是复逾于父矣。少为内都下大夫,奉上接下,行止取与,每能逆晓人意,与其从事者无不爱之。
陆操,男,字仲志,河南洛阳人。陆俟幼子陆麒麟的孙子,在东魏官至廷尉卿。崔季舒向高澄报告薛寘书之妻元氏甚美,高澄计划将元氏骗至府内予以奸淫,元氏坚决拒绝。高澄让崔季舒将她移送廷尉府治罪,陆操以无罪释之。天保年间,终官殿中尚书,卒於任上。有子陆孔璋。
陆澄(425年-494年),字彦渊,吴郡吴县(今苏州)人。生于宋文帝元嘉二年,卒于齐郁林王隆昌元年,年七十岁。少好学博览,无所不知。行坐眠食,手不释卷。起家太学博士。守泰始初,为尚书殿中郎。后转给事中,秘书监。
吕苟儿原为北魏秦州主簿,北魏宣武帝正始三年(506年) 在秦州(今甘肃天水)率屠各族起事,称王,年号建明。后被魏右卫将军元丽讨伐,大破之,吕苟儿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