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开国君主的刘邦为何历史评价不高?
|
网络分享
开国帝王刘邦,为何后世的评价都不好呢?
是因为刘邦的文化素质以及个人修养,根本就没有办法让他得到更多人的赞誉。在刘邦的身上总会有很多流氓无赖的习性,而且一直都在撒泼耍赖。
这种做派其实根本就不像是开国君主,反而就好像是市井小人一样,所以这和大家心目中的人均有着较大的区别。也就是因为如此也没有办法得到后世文人的认可,作为一个政治家,刘邦确实能够擅长用人,而且也会采纳一些正确的建议,拥有的政治韬略以及野心。但是中国人心中的明君必然就是德才兼备,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英雄和枭雄之间是有区别的。
在当时的封建时代,史学家还有文人墨客,早就已经掌握比较重要的话语权,刘邦这种流氓的行为显然也是他们看不上的。刘邦很多做法都是突破道德底线,也确实会让人觉得有一些看不上另外明君的条件,除了政治作为之外,也同样需要具备其他的一些素质,比如道德,风度修养以及文化艺术修养等等。所以从这一方面来看,大家也会知道刘邦只不过是一个大老粗,只不过是一个暴发户,怎么可能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呢?
古代统治者一直都会注重于仁政以及德政。认为这其实就是一个王道的象征,能够有效体现出自己仁爱贤明的一种手段,如今的封建社会同样也会有着一些不一样的制度,在评价人物时,基本上都是以道德为先。像这一种道德上如此糟糕的人,必然就不可能会被大家称之为明君,也没有任何的资格和其他的明君放在一起。
中国从始至终都是一个比较注重于道德的国家,对于这些不良的行为必然就会有精神约束,这就是人们对于内心的一种坚持,对于内心的一种信仰。中国对于人的教育就会比较强调道德化,对人的评价也会比较注重于德才兼备,会遵循相应的原则,而如今的西方国家会比较看重实力和利益。
栏目最新
- 1 乙弗皇后最后的结局怎么样?被赐死的原因是什么?
- 2 阴丽华是什么出身?她为何能如此得宠?
- 3 虞姬陪伴项羽那么多年 两人为何始终没有孩子
- 4 诸葛亮北伐时为何总出现粮食不够
- 5 李世民登基之后,李建成的那些旧部是什么样结局?
- 6 刘备三顾茅庐只为了一个诸葛亮吗 背后还有什么目的存在
- 7 刘子业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 8 乾隆退休后还做了三年太上皇 乾隆都做了哪些事情
- 9 商鞅作为秦国最大的功臣 商鞅最后为何落到被车裂的下场
- 10 武则天和李世民12年都没有孩子 跟李治为何却有6个子女
- 11 西晋灭亡之后 司马家族的下场到底有多惨
- 12 项羽为什么自杀都不愿意过乌江
- 13 项羽自刎后虞姬也跟着殉情了吗
- 14 关羽为什么说赵云是自家兄弟
- 15 和珅知道嘉庆帝会清算自己吗?为什么没有选择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