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不由

不因不由

|

“不因不由”的解释

成语拼音: [bù yīn bù yóu]  

成语解释: 犹言无意之中。

成语出处: 《金瓶梅词话》第四九回:“西门庆不因不由,信步走入里面观看。”

成语例句: 不说能把他们哄动,他们敬信了,不因不由的,便连上等人也跟着他敬信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

是否常用: 一般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状语;用于无意识的行动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不因不由

英文翻译: unwittingly

成语故事:

成语分类:

成语关注:


“不因不由”单字解释


:[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多。~经济。~一定。~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法。~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动。做~好。装~下。看~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会”、“~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1.原故,原由,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原~。~素。~果。病~。2.理由:~为(wéi)。~而。3.依,顺着,沿袭:~此。~之。~循(a.沿袭;b.迟延拖拉)。陈陈相~。  

:[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多。~经济。~一定。~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法。~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动。做~好。装~下。看~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会”、“~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1.原因:原~。事~。理~。~于(介词,表示原因或理由)。2.自,从:~表及里。~衷(出于本心)。3.顺随,听从,归属:~不得。信马~缰。4.经过,经历:必~之路。~来已久。5.凭借:~此可知。6.古同“犹”,尚且,还。7.古同“犹”,犹如,好像。8.姓。  


“不因不由”的近义词


不知不觉

“不因不由”相关成语


上一篇:不阴不阳

下一篇:败于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