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路不通

此路不通

|

“此路不通”的解释

成语拼音: [cǐ lù bù tōng]  

成语解释: 指这种方法或途径行不通

成语出处: 周作人《我的复古的经验》:“但也因此得到一个极大的利益,便是‘此路不通’的一个教训。”

成语例句: 叶圣陶《儿子的订婚》:“我国如果仿行起来,将会感到‘此路不通’吧。”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分句;指这种方法或途径行不通

结构类型: 主谓式成语

形成年代: 当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此路不通

英文翻译: Dead End

成语故事:

成语分类:

成语关注:


“此路不通”单字解释


:1.这;这个(跟“彼”相对):~人。~时。由~及彼。~呼彼应。2.表示此时或此地:就~告别。谈话就~结束。从~病有起色。由~往西。3.这样:长~以往。当时听劝,何至于~。  

:1.道路:陆~。水~。大~。同~。2.路程:八千里~。~遥知马力。3.(~儿)途径;门路:生~。活~儿。4.条理:理~。思~。笔~。5.地区;方面:南~货。外~人。各~英雄。6.路线:三~进军。七~公共汽车。7.种类;等次:这一~人。哪一~病?。头~货。纸有好几~。二三~角色。8.用于队伍的行列,相当于“排”、“行”:四~纵队。9.姓。  

:[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多。~经济。~一定。~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法。~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动。做~好。装~下。看~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会”、“~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tōng]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的。山洞快要打~了。这个主意行得~。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炉子。3.有路达到:四~八达。火车直~北京。4.连接;相来往:沟~。串~。私~。~商。互~有无。5.传达;使知道:~知。~报。~个电话。6.了解;懂得:~晓。精~业务。粗~文墨。不~人情。他~三国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万事~。8.通顺:文章写得不~。9.普通;一般:~常。~病。~例。~称。10.姓。[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鼓。挨了一~儿说。  


“此路不通”的近义词


死路一条

“此路不通”造句


乐观者看到条条都是康庄大道,悲观者看到条条都是此路不通。

我在自己面前写了一块“此路不通”的招牌,但爱情含笑而过,说“所有的地方我都能进去。”。

国富民穷,此路不通;藏富于民,康庄大道。周有光 

那种证明‘此路不通’的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就让我来做吧。

一个游人见一路标,上面写着:“此路不通,请绕行!”。

堵是此路不通,鲁迅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可偏偏有一个“堵”字横亘在大路中间,让人没路可走。

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科学的一大贡献。……那种证明“此路不通”的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就让我来做吧!爱因斯坦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更为清楚地表明:在中国文化的现代开展中,全盘西化此路不通.

有时,石英含量超过65%的坚硬岩石会毫不客气地宣布“此路不通”;有时,牛皮糖一般的枯树会密密麻麻地出现,韧劲儿十足地缠上盾构机。


“此路不通”相关成语


上一篇:灿烂炳焕

下一篇:彻里彻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