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潮涌

风起潮涌

|

“风起潮涌”的解释

成语拼音: [fēng qǐ cháo yǒng]  

成语解释: 涌:向上升起,冒出。大风刮起,水波汹涌。比喻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

成语出处: 李大钊《新旧思想之激战》:“比人家那如火如荼的新潮,那风起潮涌的新人运动,尚不知相差几千万里?”

成语例句: 瞿秋白《饿乡纪程》:“风起潮涌的自由战激励他们驱逐地主,打破封建遗毒的偶像。”

是否常用: 一般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声势浩大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近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風起潮湧

英文翻译: Wind and tide

成语故事:

成语分类:

成语关注:


“风起潮涌”单字解释


:[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传(chuán)(传闻)。闻~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1.由坐卧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来。~立。~床。早睡早~。2.离开原来的位置:~身。~飞。3.物体由下往上升:皮球不~了。4.长出(疱、疙瘩、痱子):夏天小孩儿身上爱~痱子。5.把收藏或嵌入的东西弄出来:~货。~钉子。6.发生:~风了。~疑心。~作用。7.发动;兴起:~兵。~事。8.拟写:~稿子。~草。9.建立:~伙。~会。白手~家。平地~高楼。10.姓。11.件;次:这样的案子每年总有几~。防止了一~事故。12.群;批:外面进来一~人。他们分六~往地里送肥料。13.用在动词后,表示事物随动作出现:乐队奏~迎宾曲。会场响~热烈掌声。1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涉及人或事:他多次问~过你。想~一件事。  

:1.潮汐,也指潮水:早~。海~。涨~。退~。2.比喻像潮水那样有涨有落、有起有伏的事物:寒~。心~。思~。学~。热~。3.潮湿:受~。返~。背阴的房间有点儿~。4.成色低劣:~银。~金。5.技术不高:手艺~。6.指广东潮州:~剧。~绣。7.姓。  

:[yǒng]1.水或云气冒出:泪如泉~。风起云~。2.从水或云气中冒出:雨过天晴,~出一轮明月。脸上~起了笑容。3.波峰呈半圆形,波长特别大、波速特别高的海浪。[chōng]河汊(多用于地名):河~。虾~(在广东)。  


“风起潮涌”的近义词


风起云涌 风起水涌

“风起潮涌”造句


风起潮涌间,都映出了一份对美的执着。

但今天它再度春江水暖、风起潮涌。

旧的框架被破坏,新的秩序尚未形成,适时风起潮涌,豪杰辈出。

风起潮涌、机遇叠加,先行者兴、善弈者谋、实干者成。

6月20日上午8时,某海域风起潮涌,波峰浪谷间一场核生化多科目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正在进行。

风起潮涌,年轻的人民海军迅速发展壮大,并经受了一次次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激越的歌声回荡在耳旁,记者的思绪回到了那个风起潮涌的年代……

原野坦荡,麦浪翻滚,一片片风起潮涌的金黄。

一个承载了太多使命的“国字号”示范区,即将在风起潮涌的皖江喷薄而出。

江东战事已然平息,但北方长安城内,依然是风起潮涌。


“风起潮涌”相关成语


上一篇:服气餐霞

下一篇:风前残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