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苟言笑

不苟言笑

|

“不苟言笑”的解释

成语拼音: [bù gǒu yán xiào]  

成语解释: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指态度庄重、严肃。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成语例句: 且说这位郑伯才君,单名一个雄字,乃是湖南湘潭县人,向来是个讲宋学的,方领矩步,不苟言笑。(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表情庄重、严肃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苟,不能读作“jū”。

繁体字形: 不苟言笑

英文翻译: serious in speech and manner

成语故事:

成语分类:

成语关注:


“不苟言笑”单字解释


:[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多。~经济。~一定。~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法。~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动。做~好。装~下。看~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会”、“~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1.姑且;暂且:~安。2.草率;随便:一丝不~。3.文言连词。如果;假使:~不教,性乃迁。4.姓  

:1.话:~语。语~。格~。诺~。发~。有~在先。~外之意。2.说:~之有理。畅所欲~。知无不~,~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万~书。全书近二十万~。4.姓。  

:1.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容。微~。眉开眼~。哈哈大~。2.讥笑:耻~。见~。~他不懂事。3.姓。  


“不苟言笑”的反义词


手舞足蹈 油腔滑调 谈笑风生

“不苟言笑”的近义词


一本正经 正襟危坐 正言厉色 缄口结舌 老成持重 言笑不苟 道貌岸然

“不苟言笑”造句


爸爸表面很严肃,不苟言笑,可内心很疼爱我。

酒取走醉酒智者的智慧,使圣贤之士嬉戏,使不苟言笑之人微笑。

他总是那么严肃,不苟言笑。

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苟言笑,仿佛这样才是师道尊严,殊不知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感到压抑,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你看看你们,这么多人只有陈前旺一个人是不苟言笑的。

不苟言笑其实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态度。

谁说上了年纪的人就应该不苟言笑呢,他们也应该有天真的时候啊。

反之,如教师神情严肃,不苟言笑,学生大多会因此而显得紧张,课堂气氛也会变得压抑,死气沉沉。

黄老师虽然不苟言笑,却是个很和蔼的人。

你看他不苟言笑的样子就知道他有多少岁了。


“不苟言笑”相关成语


上一篇:指鹿为马

下一篇:杯水车薪